财经 >

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产品市场影响解读

时间:2022-02-24 09:01:17       来源:弘业期货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涉及农产品供需方面的主要内容如下: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文件指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和严格控制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等。对比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打好种业翻身仗和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2022年在做好承接的基础上,相关指示更加具体、灵活。

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

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

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

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提升渔业发展质量。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开展天然橡胶老旧胶园更新改造试点。

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球粮食及农产品价格创下数年新高的背景下,粮油及农产品的保供稳价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号文件聚焦生产和供给,发出了明确的增加农产品供给信号。文件提及农业保险和再保险的发展,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

我们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产品市场主要有以下影响:

小麦稻谷玉米小麦稻谷依旧有政策的保驾护航,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将会提升。对于玉米来说,一方面既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等。玉米和大豆种植期、成熟期相近,且田间管理存在差别,种植上存在面积替代的问题;我国的东北地区是优质的大豆种植地,同样是玉米主产区;而适合种植大豆的黄淮海、西北等地也同样适合种玉米。如加大大豆的种植补贴刺激农户种植大豆,或挤占部分玉米种植面积。我国的大豆进口量巨大,对外依存度极高;从长期来看,种植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新种植技术的推广也较为迫切。即使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小幅减少,随着种业、种植技术提高,单产提高,玉米总产量仍有保障。因此从供应上来说,中央一号文件的影响是偏多的,但影响较为有限。

养殖方面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产能;加快牛羊肉和奶业生产;稳定水产养殖面积。过去3年里生猪价格经历了暴涨暴跌,生猪产能由急速回落到快速回升,离不开国内的政策支持和市场调整,产能趋于合理;养殖方面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玉米的饲用需求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严控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限制了玉米的深加工产能提升,深加工需求受限。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因此从需求上来讲,中央一号文件的影响是多空并举的。

综合来看,中央一号文件对玉米的影响是长期的,且政策调整空间灵活,最终目的为调节国内粮食供求趋于合理。

油料:文件提到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涉及大豆、菜籽以及花生。中国大豆进口依赖程度高达90%,且高度依赖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个国家的大豆供应来满足国内需求。针对我国油脂油料供需缺口过大的问题,文件提出增加大豆及油料种植和供应,以缩小供需缺口。预计相关产业政策将会陆续出台,国内大豆和油料种植面积有望触底回升,国内大豆供应增加,将会缓解国内食用豆供需偏紧的局面,豆一和豆二品种间的价差有望缩小。油菜籽种植和供应预计增加,花生种植面积降幅有望得到控制。

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黑龙江表态要积极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并承诺大豆种植补贴高于玉米200元/亩。大豆的种植补贴刺激农户种植大豆,或挤占部分玉米种植面积。文件提及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通过轮作、盐碱地种植大豆等多种方式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是稳定产量的基础,针对近年来的土地抛荒和土地流转非粮化倾向,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必要性毋庸置疑,而种植面积的稳定关键在于保证农户种植粮食的收益,需要多筹并举的做好“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工作,未来国家对种粮农户的补贴力度将会加大,玉米、大豆、稻谷的生产者补贴将会增加。在肥料及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为保证农户种植收益和积极性,未来国内谷物及油料品种的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国内大豆、菜籽等油料作物扩种将产生明显促进作用,提高国内油料作物供给能力。长期来看利于降低行业对外依存度。2022年可能还会围绕一号文件的中心思想继续出台更多的政策细则。

生猪、鸡蛋:一号文件中提到了“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在稳定基础产能方面,能繁母猪是生猪生产的基础,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产能调控所依据的核心指标。2021年农业农村部制定《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规定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并根据产能调控要求,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根据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末能繁母猪存栏为4329万头,处于黄色区域,即当前产能仍相对过剩。

春节之后生猪市场疲软,猪价持续下行,而据国家发改委监测,2月16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05:1,即将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按照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 猪粮比进入一级预警区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预计第一轮收储工作将于本月底或下月初开展,届时可以缓解养殖端恐慌情绪,起到减缓跌幅的作用,但就历史收储经验看,单轮收储提振效果并不明显,行情低迷时,还需要启动第二轮或第三轮的收储,猪价才能逐步回暖。

文件提及“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 在“大商所农保计划”中,鸡蛋和生猪品种的“保险+期货”均是各地农业农村局谋划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以及涉农重点项目,养殖户借此可以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以及未来猪(蛋)价下跌风险,从而锁定养殖利润,避免因价格起伏导致生产大起大落,有助于养殖行业良性发展。

截至目前,在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我国已上市了玉米、豆粕、白糖、棉花、天胶期权,为产业企业规避市场风险提供了市场平台与工具。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等更是在农产品生产环节,面对农民深入开展了“保险+期货”试点工作,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工作,近几年试点品种、数量、规模和覆盖区域均大幅扩大,取得成果显著。WTO《农业协定》根据对生产和贸易扭曲程度的不同,把各国对农业生产者的支持政策分为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以往的价格支持以及与生产挂钩的直接支付都属黄箱政策,而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保护属于绿箱政策。“保险+期货”正在推动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由“黄箱”向“绿箱”转变,它将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相融合,为涉农企业提供价格和收入保险,有利于保障农民增产稳收。我们认为,在期货结合保险上面,将会继续做大。

从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这方面的内容来分析,今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将一步市场化,政策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会不断减弱。今年,预计稻谷、小麦和白糖在政策方面不会有较大的变化;中央一号文件对大豆、玉米、菜籽有较为长远的影响,投资者应在这方面做长远规划。

(文章来源:弘业期货)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