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

破位大跌之后 油市后续需要关注什么? 简讯

时间:2023-03-17 08:03:48       来源:中粮期货

摘要

目前原油市场处于多因素交织、多空双方力量博弈的重要阶段,淡季和旺季交替、中国需求复苏初期、供给趋势有待证实、宏观风险累积、美联储货币政策或将面临拐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证实和证伪之前,市场逻辑复杂,油价一直处于震荡阶段,宏观冲击之下价格的破位暴跌究竟是短期脉冲式下跌还是趋势性走弱的开始?需要在宏观因素和供需预期证实之后才能确定,当前应以多看少动、密切关注为主。

近期宏观风险加剧对原油市场造成了剧烈冲击,3月15日周三晚国际油价盘中暴跌,跌破一直以来震荡的底部支撑,且尾盘小幅回升并未收复跌幅,目前两大基准油价都处于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的新低。


(资料图片)

宏观风险是大跌直接原因

硅谷银行事件爆发后,瑞信也紧随其后陷入危机,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不愿进一步支持,市场恐慌情绪随即大幅攀升,尽管瑞士央行表示必要时会提供流动性支持,目前对于银行业危机甚至金融危机的预期也还是在不断升温。风险偏好的快速下降对国际油价形成明显压制,且由于利空因素来自于产油国领头羊沙特,油价应声暴跌突破前低,托底也未能提振价格收复跌幅。

图1:VIX和OVX指数

数据来源:中粮期货研究院

宏观因素是目前油价的最大压力,后续需关注银行业风险是否继续扩大,即市场担忧的金融危机是否会真正出现。

若宏观利空依然在不断冲击,实际供需在二季度将不太会出现能够抵消宏观风险的驱动,则油价弱势或将成为定局,美联储即便降息,大概率也仅是稳住底部支撑。

若宏观风险在各国出手挽救之后并未演化成金融危机,则对油价的利空将是脉冲式的,而在市场恐慌情绪消退后,基本面仍是后市主要逻辑。并且在本周通胀数据回落和银行业风险的叠加之下,美联储激进加息可能性已经非常低,停止加息甚至降息的预期将开始对长期原油需求产生利好,在二季度之后或将成为主要利多驱动。

长短期需求预期存在差异

短期内需求的弱势是油价震荡徘徊的潜在原因。美国EIA数据表明,原油库存处于历史同期的相对高位,而炼厂消费在风暴首次冲击之后持续在偏低位震荡,当前进入原油消费淡季,美国需求偏弱。

图2:全美原油库存

数据来源:Refinitiv Eikon,中粮期货研究院

利率预期显著回落,三月加息25bp成为主流预期,且年内降息的预期不断升温,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对原油需求相对利好。

中国需求复苏已达成一致预期。三大机构月报连续两个月强调中国需求增长将是全球需求端的主要利多,全年增长预期在70万桶/日左右。从PMI等领先数据和航班数量等间接数据来看,中国的原油需求也有较为明显的增长预期,目前市场只待进一步验证。

图3:中国制造业PMI

数据来源:中粮期货研究院

剔除宏观因素,市场对二季度之后的全球需求依然较为乐观,普遍认为需求旺季到来之后全球供需将收紧,这也是我们坚持中长期油价向上的主要逻辑。但长期的利好在得到进一步证实之前,短期的实际需求偏弱对价格的支撑有限,且多空双方继续对需求复苏节奏进行博弈。

供给端取决于地缘政治因素

供给端的主要变量依然在于俄罗斯。根据调查机构和船舶公司消息,俄罗斯二月出口量处于高位,价格上限更多导致的是贸易流改变,成品油出口更多向非洲等地区转移,自宣布三月主动减产和计划削减码头出口之后,俄罗斯实际供给降幅有待证实,若能够完全按计划执行,则或将产生50-60万桶/日左右的供给缺口,但若出口继续向其他地区或以其他形式转化,供给下降的利好程度不及预期可能反而削弱基本面支撑力度。

潜在的变量可能在于OPEC+联盟。截至本轮暴跌,沙特对外依然坚持减产到年底,并有意和俄罗斯继续合作、提出“拒绝对任何限价国家出口”的措施,即针对NOPEC法案做出回应。但此前阿联酋退群消息也暗示着联盟内部存在较大分歧,在当前地缘政治错综复杂、大国博弈升级的情况下,内部分歧迫使OPEC+提前放开一部分产量也并非没有可能,不过当前合作减产相对稳定,大概率不会出现大幅增产。

美国供给预计维持稳定,无大幅增长空间。并且根据此前能源部发言,只要地缘危机不再升级,美国SPR将不会轻易释放,当前战略储备库存也不支持继续大幅释储,即便希望供给增加,美国所能独立提供的额外供给也相当有限。

多因素博弈阶段仍以宽幅震荡为主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原油市场是强预期有待证实、弱现实支撑有限的状态,市场对中短期需求存在一定怀疑,宏观方面的风险才会对油价形成显著冲击。

当前原油市场的各方面因素依然交织不明,供需的利空和利多都没有真正得到证实或证伪。无论是押注看多逻辑还是看空逻辑,都缺乏实质性的证据,换言之市场仍在炒作预期和猜测博弈结果。如今宏观风险加剧,波动率骤增,不宜过早判断价格已转势或是超跌,大势方向需等到格局更为明朗后再做判断,重要依据将是宏观或基本面供需至少有一者出现确定性信号。

短期内宏观风险将继续成为最大影响因素。在未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强预期是否能够变成强现实,需要中国数据加以验证,因此中国的实际需求将是首要关注指标,其次是美国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证实。

供给端持续关注俄罗斯出口情况,供给下降幅度有多大将决定中短期原油市场是否会出现过剩,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变化将直接左右未来能源市场供给的格局。

(文章来源:中粮期货)

关键词: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