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新汽车观察|自动驾驶公开路测这回事,上海已经跑赢北京一步

时间:2018-03-06 11:20:29       来源:36氪

上周,上海市政府向上汽集团和蔚来颁布了中国头两张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牌照。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中国的公共道路上公开测试了。而在去年底,北京也已经出台了类似规定,不过还没有实际公司投入测试。

这当然是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落地的重要标志,不过换个角度看,也让人嗅到了一些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味道。在自动驾驶领域,人们经常谈论的是汽车公司、IT公司之间的较量与合作,但其实,城市也是其中重要的竞争者。

所有人都知道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需要数以百万级的测试里程来完善。一开始,研发者们会建造一个模拟的城市,在里面检验最基本的自动驾驶功能,比如在密歇根州的Mcity。但要把它变成一个汽车级(也就是可靠性极高、成本可控)的技术,就必须在公开道路接受检验,这是没有办法跳过的一步。

公司们总是愿意在自己的研发部门所在地附近测试汽车。反过来,如果某个城市成为了重要的测试场所,它也会吸引研发团队进驻,这些人才显然是每个城市都渴求的。同时,它又十分稀缺,所以在一个市场内,城市和城市间必然存在竞争关系。

而对于看重自动驾驶产业的城市来说,要吸引公司进驻,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开放。

目前全球对自动驾驶技术最积极的地区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它的交通管理局最早开始允许公司在它的公共道路上测试,如今自动驾驶领域的主流玩家都获得了加州的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这张牌照本身也已经成为行业地位的一个标志。

论道路的复杂程度,加州的城市们并不算太大,测试汽车未必能体验各种复杂路况,但它的开放程度最高。一方面,它对测试区域的限制很少,测试车辆实际上可以在旧金山或是洛杉矶的主干道上行驶。另一方面,它对技术的限制更少。最近,它已经允许车辆完全“无人”驾驶。之前的规定是,测试车辆必须能由人工接管驾驶。

而目前,上海所开放的公共道路只是郊区的几条空旷的马路,实际上,蔚来和上汽的研发部门就在这些道路旁,你经常可以在路上看到它们的测试车辆。这与过去的封闭道路差别不是很大。尽快扩大测试范围,乃至开放中心城区的道路,这是对自动驾驶产业有野心的城市们最需要做的。

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特点是,本地研发会变得更重要。它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交通规则、道路状况调整软硬件配置,这种调整相比于过去一辆汽车工业里的“本地化调校”要重要得多,也更具技术含量。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上海、北京或是其他中国城市对自动驾驶的开放度还不及加州,但它们对于汽车业和硅谷的巨头来说仍是绕不开的城市,他们必须在这里部署研发和测试团队。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更快开放,谁就更有机会吸引公司。

当然,城市之间关于自动驾驶的竞争不单单是招商引资那么简单。

从技术上看,未来高效的自动驾驶场景不会是一辆辆独立的汽车凭借十几个传感器避免事故,也不会只是汽车本身的互联,而是汽车和基础设施之间实时互联的网络。一个自动驾驶城市的本质是所有交通数据的互通。

相比于日渐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本身,城市在管理和运营这个复杂系统方面的经验更欠缺。而成为试验场所,是获取这种经验的最佳方式。

它涉及到大量基础设施的改造,原本割裂的系统之间的对接,以及敏感的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问题。现有的城市交通管理机构显然没有这种能力处理这些难题,它们需要在与公司的磨合中寻找答案。

城市管理者还需要与许多新事务打交道,比如5G设备商、比如难缠的创业公司(看看Uber和加州交管局的官司)、比如反对声音。

当自动驾驶真的成为各个城市的“标配”后,先行城市的丰富knowhow也会成为稀缺资源。这种资源有时还可以转化为实际的收益。举一个有些远的例子,在共享单车爆红之前,杭州的有桩公共自行车发展最好,满足市民需求的同时可以实现盈利,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营收来源,就是向其他城市输出公共自行车的管理咨询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此次颁布牌照的同时,也公开了一个由研究者、公司和相关政府机构组成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测试公司必须向它提交数据。它们可能是未来自动驾驶城市的实际运营机构的雏形,这个机构是否开放,是否允许公司试错,是否能促成各个公司之间共享标准,这些都将决定城市在自动驾驶世界的竞争力。

关键词: 这回北京

阅读下一篇

百度前高管的跌宕一年:自创公司被“收编”,自己还要遭起诉

三个月前,百度一纸起诉书将前高管、原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及其所经营的美国景驰科技告上法庭。三个月后,剧情大反转,有消息称景驰科技已“拥抱”百度,加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