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

当前热文:川渝地区限电对纯碱产业链扰动几何?

时间:2022-08-20 09:04:44       来源:光大期货

8月14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和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联合下发《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的文件,《通知》指出受到当前电力供需形势紧张影响,自8月15日起取消主动错避峰需求响应,在全省(除攀枝花、凉山)的19个市(州)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的实施范围,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含白名单重点保障企业)实施生产全停(保安负荷除外),放高温假,让电于民,时间从2022年8月15日00:00至20日24:00.除此之外,重庆部分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电力保供工作办公室也下发《关于高温期间放假的通知》,提出为全面保障民生用电,确保电网运行安全,自2022年8月15日10时至8月24日零时,璧山区全区各工业企业高温放假。

该文件发布后,当地工业生产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作为四川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的能源化工行业,不少受限电影响的行业都与大宗商品市场息息相关,其中不乏纯碱、尿素、甲醇等期货品种。本文将针对四川限电诱因、电力紧缺原因以及该现象对纯碱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影响程度进行解析。

1、极端天气成为限电主要诱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夏天国内多个地区温度较往年同期高3~4℃,整个南方地区都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而中央气象台也针对极端天气的出现给予了详细解释。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形势愈加严峻。这既有来自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焚烧,也有森林资源遭受人类过度砍伐等破坏、近几年全球山火大面积燃烧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另一方面,拉尼娜现象的持续也加剧了我国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自今年7月份以来,全球中纬度地区暖高压带不断加强导致全球范围出现异常高温天气,温度也普遍较往年上调3~5℃或更高,甚至出现北极圈温度达到32.5℃的罕见现象。

由此可见,极端天气的现象并非某个国家个例。对我国而言,北方的高温通常是被“大陆高压”所影响,而南方地区的气温则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息息相关。今年“大陆高压”移动缓慢,且副热带高压出现异常偏西、偏北情况,引发大量下沉气流,而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带来增温和增压现象。“大陆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相撞,再加上二者与“伊朗高压”的相遇,造成了今年国内多地区炎热和高温天气的极端现象。

过去一个月,国内多个地区气温不断创新高,部分地区极端天气创1961年以来温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纪录。其中,四川、重庆、江苏、浙江最高气温连续30天处于40℃以上,其他省份如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区过去30天最高气温也处于37~40℃的高区间,局部地区最高温度甚至可达到45℃。

我国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地区便是四川盆地。进入7月以来,四川盆地气温达40℃以上的区域不断扩大,目前已覆盖60个县站,占四川全省国家基准站的38.46%。截至8月15日,四川全省156个国家基准站中有41个县站刷新本县站单站温度的历史纪录,其中有25个县站纪录被屡次刷新,其余16个县站则是首次出现的刷新温度纪录现象。

本次川渝地区限电,除了不断刷记录的温度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降水量明显减少所致。根据四川省气候中心数据,今年7月以来,四川全省平均降水量135.9毫米,同比下降48%,且该降水量绝对值已达到历史最低值。降水量的严重不足导致当地多个县站出现轻旱、中旱和重旱等不同程度的伏旱现象。而干旱又导致了省内数多个地区遭遇严重枯水,目前15个市(州)已经严重受灾。

一方面,持续的高温干旱导致河流、湖泊及水库的蒸发量突然骤增,另一方面,降水量的减少导致水位下降明显,这对当地电力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水力发电。7月四川全省水电来水偏枯程度40%,而8月以来该比例已经提升至50%。受此影响,四川部分水电厂水位逼近死水位,导致水力发电量大幅下降。

除了气候因素,各行业复工复产、经济恢复也是导致今年入夏以来全国用电需求持续走高的推动力之一,这就要求发电量必须跟上用电需求才能保证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但自然环境的不配合对以水力发电为主的四川来说供电能力受到严重考验。为了保障民生用电,四川已启动三级保供电调控措施,这才有了文章开头所述的《通知》及工业让电于民的“限电”措施。

2、川渝地区电力紧缺的原因解析

1、以水力发电为主的供电系统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

四川的能源结构中,水力发电占据绝大多数比例,其水电生产能力也稳居全国首位。截至2021年末,该省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8947.0万千瓦,规上企业水力发电量达3531.4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81.6%,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稳居全国第一。而2021年火力发电只占据四川发电总量的15.31%的比例,风电发力占比不足3%,太阳能发电甚至不足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省发电总量4630.3亿千瓦时,同比2020年提升8.32%。而2022年1~7月份四川省累计发电量已达到2599.7亿千瓦时,同比去年上半年提升19.8%。

2022年四川发电结构虽然并未发生颠覆性变化,但其水力发电量占比从2021年的81.6%下降至2022年前5个月的71.5%,降幅高达10个百分点以上。今年四川水力发电占比的明显下降不得不让人与气温偏高、降水较少、水位偏低等气候现象联系在一起。但需注意的是,5月之前气温尚未达到极端情况,故当时水力发电供应也未出现短缺。随着7月之后温度的逐步升高,不排除此阶段因极端天气、水位明显下降而导致四川水力发电占比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只是目前尚未有数据验证。四川供电主力军的水力发电占比大幅下降,或成为当地除气候因素之外导致用电紧张的重要原因。

其次,今年经济恢复和社会用电量增加的现实情况也带动四川省发电量提升近20%。水力发电占比下降所带来的发电缺口则需要其他发电方式来进行补充,火电便成了补足发电缺口的重要来源。四川省火力发电量占比已经从2021年的15.31%提升至今年前5个月的23.34%。且与7月高温天气到来之后水力发电占比下降的情况类似,7月之后虽未有数据支撑,但可以预料到火力发电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为了弥补电力缺口,四川也做出了多方面努力。首先,8月中旬四川水利厅已经向省内各地发出全力做好蓄水保供工作的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流域水库群的联合调度,要以供水充分保障、电力最大保障和发电量最高的目标来开展实时调度,实现水资源的最高利用效率。其次,促进火力发电能力。今年8月份四川全网存煤量同比增加超过两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力发电量下降带来的缺失。最后,在非常时期也全力争取外省电力支援,按最大输电通道能力实施跨省、跨区电力支援。

2、电力外输加剧四川用电紧张局面

作为水资源非常丰富、国家水电大省的四川,其每年还担负着我国“西电东送”的战略任务。所谓“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等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能源转化为电力资源,并输送至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用电量却相对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而四川则是“西电东送”项目的重要电力输出端,自1998年首次完成川电外送项目以来,四川省已累计向其他省份输送超过1.3万亿千瓦时的电力,总量相当于13个三峡水电站的年度发电量。近五年来,四川每年外送电量约1300亿千瓦时左右,占其自身水力发电量比例的三分之一。2022年上半年,四川省累计向外省输送的水力发电量1.35万亿千瓦时,足以满足全上海8年以上的用电需求。

我国“西电东送”通道主要有三条,分别是:

北部通道:黄河中上游及陕西、内蒙等地的火电、风电送至京津冀地区;

中部通道: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即四川、湖北)水电送至华东地区;

南部通道:贵州、云南两省的坑口火电以及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广西、云南、贵州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送至广东地区。

根据四川国网电力公司资料,四川省作为国内水电重要基地,每年是按照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向家坝、溪洛渡、锦屏、白鹤滩等梯级大型电站送电,均由国家统筹安排开发和消纳。而这些均是由国家统筹安排开发和消纳,电量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分配,省内、省外有固定的分配比例,并不是四川优先消纳、多余电量才外送。这就导致了即使四川省面临水力发电比例大幅下降、省内也严重缺电的局面下,这部分外送的电量也无法转换成内部电力供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四川要同时面临内部缺水、缺电、外部还要输送电力的多重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四川电力紧缺的局面。

3、四川省用电量明显增长

四川作为我国工业和农业大省,其本省的经济快速发展也致使当地电力消耗量增速加快。根据四川电力交易中心编制的《2021年度四川电力市场运营报告》,未来几年四川用电需求量仍将跟随四川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进入新一轮增长期,故四川省的电力供需格局也可能会逐步由供需宽松逐步转向阶段性供应偏紧。

由上表不难看出,我国工业生产大省如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既是用电量最高的地区,同时也是外部输入电力最多的地区,以上各省份每年都需要外省输入超过1000亿千瓦时的电力才能满足当地用电需求。与此不同的是,内蒙、云南、山西、四川、新疆等地区每年则需要向外省输送电力超过1000亿千瓦时。

四川省在满足国家“西气东送”战略、支援外省电力的同时,自身耗电量也得以稳步上升。2021年度四川省全社会用电量3274.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1%,在全国前十名用电大省中属于增长幅度最高的省份。

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谭洪恩在202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的步伐不断实施,未来川渝地区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大势所趋,这也将拉动其辐射周边的经济圈用电量迅猛增长。但受制于四川资源禀赋及环境容量等因素,尤其是成都都市圈很难再度发展以煤炭、石化等能源为动力的电厂。若未来不再新增特高压电力交流通道,则从“十四五”中期开始,川渝地区用电缺口将逐年扩大。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原因,今年川渝地区用电紧张既有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的居民用电量增加、降雨量减少导致电厂水位下降、水力发电量下降等因素,也有经济恢复、工业生产稳步恢复等因素对用电需求拉动。究其根本原因,仍是电力供需阶段性失衡所致。

3、川渝地区限电对纯碱产业链的影响

自《通知》文件下发以来,川渝地区各行业如锂盐、硅料、光伏、半导体、面板生产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不乏跟期货市场息息相关行业,如纯碱产业链等。

1、纯碱生产企业降负荷或检修较多,其下游行业同样受限

川渝地区纯碱企业分布数量及产能占比在我国纯碱行业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截至2021年底,川渝地区纯碱生产企业5家,产能总量33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9.66%。其中,四川广宇25万吨产能停车已超过2年,故川渝地区纯碱有效产能下降至305万吨左右。2021年全国纯碱产量2913.3万吨,川渝地区占比约8%,而过去十年川渝地区纯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平均为9.81%。

川渝地区限电对当地纯碱企业影响程度不一。个别大型生产企业在二季度下旬至8月中旬期间尚未进行年度检修,在四川下发《通知》文件后顺势进入停车检修阶段。另有个别企业在二季度末纯碱装置已经完成年度大修,故此次限电并未对企业生产造成影响,装置也处于满负荷运行当中。但该企业不受限电影响的前提条件是,其他产品(例如化肥)目前处于淡季周期,因此在电力份额内可以将淡季产品的生产率降至非常低位,从而换取纯碱的部分生产用电份额。其他两家纯碱生产则受限电影响导致开工下降明显,装置负荷最低降至1~2成,最高也仅为5成左右。

此次限电时间正处于纯碱装置年度检修周期,尽管川渝地区纯碱受影响程度目前有限,但其叠加了其他纯碱装置检修效应,从而带动纯碱行业整体开机率下降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日度开机率也降至一年来的最低水平。截至8月18日,纯碱行业周度开机率72.05%,环比下降6.7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5.62个百分点。

纯碱周产量同样跟随生产水平的下降而下降。截至8月19日,国内纯碱产量环比下降8.53%至47.38万吨,但其绝对值水平并未降至近几年的最低值,目前处于第二低位,可见限电对纯碱实际供应量的影响和纯碱企业生产水平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分化。

从纯碱种类来看,重庆和友碱胺以及应城新都(2022年已增添重碱转化装置20万吨)此前都只生产轻质碱,其他川渝地区纯碱企业同时生产轻质碱和重质碱,因此本次限电对当地轻质碱和重质碱生产影响程度相当,二者周度产量分别下降8.69%和8.41%。

除了供给端,纯碱下游企业在川渝地区可能同样受到限电影响。轻质碱下游如“两钠”(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日用玻璃、氧化铝行业主产地之一是重庆,而合成洗涤剂、碳酸锂行业产能主要集中区域之一为四川。目前虽未有明确数据统计其生产受影响程度,但川渝地区轻质碱下游企业大概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限产。

除此之外,四川地区也是我国光伏生产重地,是其产业链上游多晶硅的主产地区,此外,硅料、硅片、电池片都在川渝地区存有生产基地。目前多个上市公司都已发布停产或降负荷生产通知,但多数表示限电对公司影响短期可控或无法评估。

尽管川渝地区限电带动了纯碱整个行业生产水平的下降,但纯碱现货市场及期货市场目前均未对此产生较大反应。我们分析认为原因有三,一来当前限电与纯碱行业传统检修期重合,市场对纯碱供给端的下降预期早已逐步兑现,因此若本次川渝限电导致的供给缩减在可控范围之内,则难以引起市场供需出现较大变化,也难以引起价格的明显上行。其次,当前国内商品市场处于全球衰退逻辑中,故基本面对期货价格的导向逐步趋弱。第三,当前纯碱下游玻璃行业整体难以长期维持高产销、高价格、高利润的状态,故全产业链负反馈仍在持续进行中。

2、限电影响及后期持续度分析

今年川渝地区限电不同于去年。去年三季度限电的触发因素在于经济快速增长,再加上国家对煤炭保供问题以及能耗“双控”等问题出台相关措施,限电时间、持续程度以及影响力度均在政策可控范围内。今年限电主要是受到极端气候所致,长时间的高温以及降水量的减少导致川渝地区水力发电不足导致的供需失衡。换言之,今年的限电触发因素多为自然原因,属于人为不可控因素,只是后期叠加了经济恢复及居民用电增加的影响,因此才导致缺电问题更加突出。

无论是川渝地区的纯碱生产企业,还是光伏行业的部分上市公司目前都表示限电周期暂时定为一周,影响产量也在一周左右。我们认为,气候问题属于相对不可控因素,因此后期限电政策或仍取决于天气因素。根据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显示,未来7天川渝地区最高温度仍将保持在4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居民用电持续维持高位、电力仍处于紧缺状态的时间也比预期更久。

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川渝地区限电周期将在气温回落后有所缓解,但我们认为这只能单方面降低居民用电量对电力紧缺的影响,并不能有效提升电力供应。川渝地区电力供给端大头仍是水力发电,当前来水偏枯的问题还需要取决于后期降水量的多少,而降水量也属于人为不可控的气候因素。根据中央气象局的降水量预计,未来24小时四川西部地区会有少量降雨,但四川及重庆地区全面降水需等未来7天左右,且届时降水量预计仅有1~10mm左右,这对于当前电厂水位逼近死水位的情况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综上所述,后期川渝地区电力紧缺问题环节需要气候配合和限电政策放松两个因素同时满足,而气候改善又需要气温下降和降水量提升两个必要条件,否则川渝地区或仍处于电力紧缺,或寻求外省电力支援的局面中。

至于限电因素对当地纯碱生产企业的影响程度。根据当前企业运行开机率计算,假设限电持续一周,则纯碱供应量或将下降近3万吨/周,若限电持续2周,则纯碱供应量损失将再多出近一倍。

从绝对水平来看,若限电时间维持在一周之内,则对纯碱行业供应量带来的下降占周度总产量的6%左右,若限电持续时间两周,则对周度纯碱生产量的影响将超过12%。川渝地区自8月15日开始限电,目前尚处于第一周,当前对纯碱供给端影响程度相对可控,后期影响程度需看天气情况及限电政策执行周期。

除了川渝地区,其他地区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区也面临高温考验,而这些地区后期是否会出台相关限电措施、当地纯碱生产企业及相关产业链是否会受到影响也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文章来源:光大期货)

关键词: 川渝地区

阅读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