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丨刘继攀:手术外科精准“拆弹” 守护生命的重量

时间:2025-08-20 09:03:43       来源:长城网

手术刀下,生死攸关;无影灯前,性命相托。在衡水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刘继攀执刀二十余载,以精湛医术完成5000余例手术,无一差错。这位被誉为消化外科的精准“拆弹手”,用一把柳叶刀诠释着“患者生命如天”的职业信仰。

普外科面对的是人体最基础也最复杂的系统——消化系统。肝胆胰脾、胃肠疝气……这些器官的疾病,往往来得急、变化快,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每一次下刀,都关系着一条生命,一个家庭的悲欢。”身为医生,刘继攀时刻感觉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正是这份责任让他对医术近乎痴迷、对工作忘我拼搏、对患者同心共情,每一次诊断、每一台手术,他都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懈怠。

刘继攀认真查看患者恢复情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卢婉凤 摄


(资料图片)

2014年,衡水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成立,刘继攀担任科室负责人。当时科室仅5名医生,却要接诊50余名患者,他因此得了“不抬头主任”的外号——不是低头问诊,就是俯身研究方案。刘继攀听了则微微一笑,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觉真好!”

他从不把自己当成“官儿”,始终奋战在一线,从不摆架子。一次急诊中,他发现患者因重度便秘腹胀危急,润肠治疗效果不佳,便立即戴手套徒手清理硬结粪便,迅速缓解患者痛苦。家属感慨“就算至亲也未必能做到”,而在他眼中,“进了医院的患者,都是亲人”。

手术中,刘继攀(左)全神贯注地盯着腹腔镜屏幕。张千 摄

这份“亲人”般的牵挂,让他在危急时刻总能挺身而出。2023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患重感冒、高烧39.3℃的刘继攀接到紧急手术通知,一名车祸患者下消化道严重受损需立即手术。他一路小跑赶到医院,上了手术台。因为高热他很快就汗流浃背,呼吸急促,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他命令护士给自己注射了两支激素药物退热,随后专注修复了患者受损组织,顺利完成手术,免除其后半生与粪袋相伴的苦恼。而他却因体力过度透支,最终被同事搀下了手术台。

“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必须保全其肠道末端的正常生理功能,让患者有尊严地回归生活。”刘继攀回忆手术时的情景,眼神依然坚定。

刘继攀(左)和同事分析研判病情。张千 摄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到一名技艺精湛的精准“拆弹手”,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刘继攀的回答是“学无止境”。

在内镜下反复练习钳夹绿豆、剥葡萄皮,给动物肠管进行吻合…… 为了锻炼手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刘继攀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除了手上功夫,他更注重通过学习精进技术。手术直播平台的视频,一有时间他都会反复观看、揣摩,并对照自己的手术记录查找差距,只为在给患者“拆弹”时,能精准避开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血管,确保手术安全。

这份精益求精的执着,在一次高难度手术中得到充分体现。一位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结肠癌患者因血小板极低、手术风险大,被多家医院建议保守治疗。刘继攀接诊后,发现病情进展迅速,手术窗口期已经非常短,一旦错过将永远失去手术机会。经过充分研究与评估,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手术。凭借对结直肠解剖层次的精准把握和稳定的操作技巧,他精准拆除了患者直肠上的“定时炸弹”,完成了这场被认为“不可能”的手术。10余天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患者激动地说:“我是被刘医生从鬼门关上抢回来的。”

刘继攀认真查看科室的会诊记录、手术护理记录等。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卢婉凤 摄

如今,除了临床工作,刘继攀还承担着培养年轻医生的责任。在教学中,他既严格要求技术规范,又注重传递医者仁心。“医学是严谨的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但医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必须要有温度。”这是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自己的行医准则。

从住院医师到科室主任、主任医师,再到带团队前行,刘继攀始终认准一个理:手术刀不仅要拆除病灶这个“炸弹”,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更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将其损伤和后遗症降到最低,减少家庭、社会的负担。

文字、海报:卢婉凤

摄像、后期:张 千

关键词: 朝闻天下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