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红墙同心案例集 | 破解社区治理高频共性难题,广内街道首创“1+1+6+N”工作模式提升社工技能 最新消息

时间:2023-05-29 17:33:21       来源:掌上广内

前言


【资料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广内街道工委以开展“双提升”工程为抓手,以实施“红墙先锋工程”为载体,深入践行“红墙意识”,全力提升工作效能,形成了《广内街道红墙同心社会治理案例集》。

上一期,“掌上广内”为大家介绍了北京观正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坚持党建、业务和服务社会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开展“我心向党、专业报国”党建活动,形成了党建引领,凝心聚力的良好格局。本期,广内街道工委以社会治理智力支持研究院为智库,以创建、培育、创新、发展四大功能为目标,构建“1+1+6+N”工作模式,助力社区治理工作。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当前,党和政府对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做出了一系列统筹安排,广内街道工委结合当前社会治理工作层层下沉街道社区的现状,以及工作中存在的社区自治功能不健全、组织社会发动能力缺陷、老城区因历史问题各方面管理不到位等实际情况,聚力破解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此类现实中社会治理瓶颈问题,试点运营西城区首家社区治理促进中心,以社会治理智力支持研究院为支撑,以创建、培育、创新、发展四大功能为目标,构建“1+1+6+N”工作模式,助力社区治理工作。

“1+1+6+N”工作模式,既以党建引领聚力+社会治理智力支持研究院+6个平台作为支撑(社区赋能中心+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街道调解中心+街区文化培育中心+志愿者发展服务中心),形成地区品牌的N个项目。在工作的推动中,街道建立社区社会工作“产教融合”基地,鼓励高校师生开展实习实训和课题研究。一方面通过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市委党校、中青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实践研究工作室”,高校带着课题到广内,将社会实践项目落地基层,实现治理品牌和治理经验的规模化产出;一方面是引入实务专家、院系专家、行业专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每年设置1至2个重点议题,为社区治理难题找出突破途径,为加强基层治理贡献经验;梳理“楼门—街巷—社区—街道”四级社区治理工作体系,总结街道、社区治理工作机制。

01

建立社区治理协商机制

广内街道进一步完善社区协商工作流程,制定《广内街道社区分层协商工作机制》,探索实践楼院、小区、社区、街道参与型社区分层协商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居民依法表达意见、培养协商意识、强化协商精神,促使社区居民参与协商的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推动好商量议事会品牌建设。

02

完善街巷治理工作机制

广内街道积极发挥双“街巷长”工作机制的作用,整合下沉在街巷内的各类力量,形成日常巡视、问题发现、全面处置等常态化管理机制,通过一线力量整合,完善街巷网格治理格局。

03

开展“楼门治理”工作

广内街道认真梳理《楼门院自治五步工作法》,制定完善《楼院自治指导意见》,指导社区开展区域自治工作,并制定《广内街道社区楼门院长队伍建设制度》,夯实楼门院长队伍建设,打牢扎实社区治理的根基,反哺社区建设。

04

提升专业能力

广内街道共有社区18个,社区工作者近300余人。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效能水平,街道尝试“1+1+6+N”工作模式,锻炼社区工作者能力。

一是完善“选育管用”机制,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能力培训,分级分类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

二是加强街道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为其职业和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是针对社会治理的难题重点,邀请实务专家进行“会诊”和指导,提升其攻坚克难的能力和毅力。

成果启示

广内街道通过“1+1+6+N”工作模式的落地,辖区涌现一批先行治理经验。

广安东里社区在治理研究院的指导下探索平房社区安全治理方法,以社区消防安全为撬动点,通过开展“自治+智治”的智慧消防增效提升项目,利用互联感知技术,构建一张消防感知网络,用“党建+科技”助力平安广内建设。

长西社区在治理研究院的指导下按照“楼院小自治,社区大治理”的工作方向,通过“一委、一会、一队、一阵地”,搭建“党建引领、同向发力、分层协商、共建共治”的治理体系,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和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脚踏实地为居民服务,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