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2日电 走进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冰箱团队生产车间,伋兴忠身着工服穿梭在流水线旁。他不时驻足查看设备参数,在生产报表上圈画标注,目光扫过车间墙上“以用户为中心”的标语时,眼底满是笃定。这份笃定,源于27年冰箱制造生涯中,从青涩学徒到产线管理者的每一步沉淀。
1998年初入长虹,伋兴忠被分配到冰箱厂南线,从最基础的打螺丝学起——左手持螺丝,右手握电动螺枪,对着冰箱底板反复操作。但是,干了一段时间后,机械重复,有些枯燥,手指上的伤痕与厚茧更让他一度怀疑这份工作的意义。
【资料图】
“你想干啥?你能干啥?”班长的反问点醒了伋兴忠。班长告诉他,万丈高楼平地起,长虹旗下冰箱团队给了年轻人最好的成长平台,“螺丝打不好,哪能扛得起更重的活儿?”这番话让伋兴忠沉下心来,他逐渐明白,只有把基础技能练扎实,才能在岗位上找到价值——而每个工序的严谨,最终都将转化为用户手中可靠的产品。
此后三个月,他专注打磨操作技能,因工作认真负责被调至箱体发泡岗位,之后又陆续担任返修工、班长、生产调度,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基层管理者。
2011年,伋兴忠迎来职业转折点——担任C线线长,这一岗位不仅意味着管理职责的加重,更让他有机会将“每道工序都关联用户体验”的想法,转化为系统性的生产管理行动。
成为C线线长后,伋兴忠面对的首个课题,便是如何应对市场变化下用户的核心诉求——“快交付、低成本、高品质”。作为公司重点打造的高效线,C线的产能与效率直接影响用户订单的交付时效。
伋兴忠带领团队从生产痛点切入,攻坚单模效率提升难题。冰箱生产存在离散度高、换模耗时长的问题,这曾是制约产能的“卡脖子”瓶颈。攻关小组经过反复试验,将单模固化时间从170秒降至130秒,效率同比提升约23%,成功破解多型号混产的效率难题,让产线灵活度精准匹配用户多样化订单需求。
解决了混产瓶颈,伋兴忠又将目光聚焦于生产全流程的时间损耗——员工往返取料、工序等待等问题,仍在拉长用户的等待周期。为此,他引入AI算法与岗位LOB应用,将生产员工的操作动作精细拆解,通过实时数据动态调控生产线节拍;同时,他带领团队重新规划现场工装布局,减少员工往返拿取物料的时间损耗。在他的推动下,员工操作效率显著提升,整条生产线如同“精密钟表”般有序运转,为快速交付筑牢基础。
“快交付的前提是零缺陷,用户要的是放心产品。”伋兴忠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他主导建立了“质量—维修—生产”数据闭环的零缺陷联动机制:挖掘设备改造瓶颈,质检流程优化,定期对生产数据进行预警,提前识别潜在质量风险,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在伋兴忠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C线日产量从3100台提升至4100台,2022-2024年产能年均增长超30%,稳居公司各生产线首位——这份成绩单,正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最佳印证。
今年4月,伋兴忠调任E线线长。面对全新的产线、新的设备参数,他没有丝毫畏难,反而带着C线积累的“用户导向”经验,迅速投入新岗位:“不管在哪个线,核心都是把生产干扎实,保障前端销售,让用户能及时拿到满意的冰箱。”(完)
关键词: